高频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定仪与工频介电常数测试仪区别是测试频率的区别,下面是具体参数介绍:
产品名称:介电常数测试仪
产品型号:LJD-B、LJD-C、QS-37
符合标准:GB/T1409、GB/T5594
产品用途:固体、液体绝缘材料的介电常数及介质损耗测试
适用材料:橡胶塑料薄膜、陶瓷玻璃、绝缘材料、高分子材料等
测试范围:10KHZ-70MHZ、100KHZ-160MHZ
主要配置:主机Q表、夹具、电感组成
测试项目:介电常数、介质损耗、介质损耗因数、介质损耗角正切值
使用人群:科研所、教学、质量监督局、军工单位等
付款方式:全款发货
产品品牌:纵横金鼎仪器
产品货期:1-3个工作日
产品类别:电性能检测仪器
ASTM D150-11
实心电绝缘材料的交流损耗特性和
电容率(介电常数)的标准试验方法1
本标准是以固定代号D150发布的。其后的数字表示原文本正式通过的年号;在有修订的情况下,为上一次的修订年号;圆括号中数字为上一次重新确认的年号。上标符号(ε)表示对上次修改或重新确定的版本有编辑上的修改。
本标准经批准用于国防部所有机构。
1.介电常数测试仪范围
1.1 本试验方法包含当所用标准为集成阻抗时,实心电绝缘材料样本的相对电容率,耗散因子,损耗指数,功率因子,相位角和损耗角的测定。列出的频率范围从小于1Hz到几百兆赫兹。
注1:在普遍的用法,“相对”一词经常是指下降值。
1.2 这些试验方法提供了各种电极,装置和测量技术的通用信息。读者如对某一特定材料相关的议题感兴趣的话,必须查阅ASTM标准或直接适用于被测试材料的其它文件。2,3
1.3 本标准并没有*列举所有的安全声明,如果有必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斟酌。使用本规范前,使用者有责任制定符合安全和健康要求的条例和规范,并明确该规范的使用范围。特殊危险说明见7.2.6.1和10.2.1。
1 本规范归属于电学和电子绝缘材料ASTM D09委员会管辖,并由电学试验D09.12附属委员分会直接管理。
当前版本核准于2011年8月1日。2011年8月发行。原版本在1922年批准。前一较新版本于2004年批准,即为 D150-98R04。DOI:10.1520/D0150-11。
2 R. Bartnikas, 第2章, “交流电损耗和电容率测量,” 工程电介质, Vol. IIB, 实心绝缘材料的电学性能, 测量技术, R. Bartnikas, Editor, STP 926,ASTM, Philadelphia, 1987.
3 R. Bartnikas, 第1章, “固体电介质损耗,” 工程电介质,Vol IIA, 实心绝缘材料的电学性能: 分子结构和电学行为, R. Bartnikas and R. M. Eichorn, Editors, STP 783, ASTM, Philadelphia, 1983.
2.介电常数测试仪引用文件
2.1 ASTM标准:4
D374 固体电绝缘材料厚度的标准试验方法
D618 试验用塑料调节规程
D1082 云母耗散因子和电容率(介电常数)试验方法
D1531 用液体位移法测定相对电容率(介电常数)与耗散因子的试验方法
D1711 电绝缘相关术语
D5032 用饱和甘油溶液方式维持恒定相对湿度的规程
E104 用水溶液保持相对恒定湿度的标准实施规程
E197 室温之上和之下试验用罩壳和服役元件规程(1981年取消)5
3.介电常数测试仪术语
3.1 定义:
3.1.1 这些试验方法所用术语定义以及电绝缘材料相关术语定义见术语标准D1711。
3.2 本标准术语定义:
3.2.1 电容,C,名词——当导体之间存在电势差时,导体和电介质系统允许储存电分离电荷的性能。
3.2.1.1 讨论——电容是指电流电量 q与电位差V之间的比值。电容值总是正值。当电量采用库伦为单位,电位采用伏特为单位时,电容单位为法拉,即:
C=q/V (1)
3.2.2 耗散因子(D),(损耗角正切),(tanδ),名词——是指损耗指数(K'')与相对电容率(K')之间的比值,它还等于其损耗角(δ)的正切值或者其相位角(θ)的余切值(见图1和图2)。
D=K''/K' (2)
4 相关ASTM标准,可浏览ASTM网站,astm.org或与ASTM客服service@astm.org联系。ASTM标准手册卷次信息,可参见ASTM网站标准文件汇总。
5 该历史标准的较后批准版本参考网站astm.org。
3.2.2.1 讨论——a:
D=tanδ=cotθ=Xp/Rp=G/ωCp=1/ωCpRp (3)
式中:
G=等效交流电导,
Xp=并联电抗,
Rp=等效交流并联电阻,
Cp=并联电容,
ω=2πf(假设为正弦波形状)
耗散因子的倒数为品质因子Q,有时成为储能因子。对于串联和并联模型,电容器耗散因子D都是相同的,按如下表示为:
D=ωRsCs=1/ωRpCp (4)
串联和并联部分之间的关系满足以下要求:
Cp=Cs/(1 D2) (5)
Rp/Rs=(1 D2)/D2=1 (1/D2)=1 Q2 (6)
4、数据采集和tanδ自动测量控件(装入LJD系列),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计算的微处理化,tanδ 测量结果的获得无须繁琐的人工处理,因而提高了数据的精确度和测量的同一性,是人工读值和人工计算*的。
三、主要技术特性及配置
序号 | 构 成 | 型 号 | 数量 | 制 造 厂 家 |
1 | 主机 | LJD-C | 1台 | 纵横金鼎 |
测试装置(夹具) | S916 | 1台 | 纵横金鼎 | |
标准电感 | LKI-1 | 1套 | ||
2 | 三电极系统(油中、空气中) 油中带油槽 | 各1套 | ||
3 | 油槽 | 1台 | ||
4 | 日常维修工具 | 1套 | ||
说明书 |
介电常数测试仪/GB/T1409-2006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试仪/相对介电常数测试仪/介质损耗测试仪/介质损耗因数测试仪/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测试仪/GB/T1693-2007硫化橡胶高频介电常数测试仪/工频介电常数测试仪/固体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试仪/液体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试仪/材料介质损耗和电容率测试仪/阻抗分析仪/GBT5594.4-2015陶瓷件介电常数测试仪/ASTM D150-11交流损耗特性和电容率测试仪/介电常数及介损测试仪作为新一代的通用、多用途、多量程的阻抗测试仪器,测试频率上限达到目前国内高的160MHz.LJD-C介电常数测试仪采用了多项技术。
双扫描技术 - 测试频率和调谐电容的双扫描、自动调谐搜索功能。
双测试要素输入 - 测试频率及调谐电容值皆可通过数字按键输入。
双数码化调谐 - 数码化频率调谐,数码化电容调谐。
自动化测量技术 -对测试件实施 Q 值、谐振点频率和电容的自动测量。
全参数液晶显示 – 数字显示主调电容、电感、 Q 值、信号源频率、谐振指针。
DDS 数字直接合成的信号源 -确保信源的高葆真,频率的高精确、幅度的高稳定。
计算机自动修正技术和测试回路优化 —使测试回路 残余电感减至z低,** Q 读数值在不同频率时要加以修正的困惑。
二、主要技术特性:
*1.信号源: DDS数字合成信号 100KHZ-160MHZ
*2.信号源频率精度3×10-5 ±1个字,6位有效数
3.Q值测量范围:1~1023
4.Q值量程分档:30、100、300、1000、自动换档或手动换档;
*5.电感测量范围:1nH~140mH 自身残余电感和测试引线电感的自动扣除功能
*6.电容直接测量范围:1pF~25nF
7.主电容调节范围: 17~240pF
8.准确度 150pF以下±1pF;150pF以上±1%
9.信号源频率覆盖范围100kHz~160MHz
10.合格指示预置功能范围:5~1000
11.环境温度:0℃~+40℃;
12.消耗功率:约25W;电源:220V±22V,50Hz±2.5Hz。
13. S916(数显)介电常数εr和介质损耗因数tanδ测试装置:
数显式微杆,平板电容器:
极片尺寸: 38mm
极片间距可调范围:≥15mm
夹具插头间距:25mm±0.01mm
夹具损耗正切值≤4×10-4 (1MHz)
测微杆分辨率:0.001mm
测试极片:材料测量直径Φ38mm厚度可调 ≥ 15mm
*液体杯:测量极片直径 Φ38mm; 液体杯内径Φ48mm 、深7mm
14. 介电常数测试仪/GB/T1409-2006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试仪/相对介电常数测试仪/介质损耗测试仪/介质损耗因数测试仪/介质损耗角正切值测试仪/GB/T1693-2007硫化橡胶高频介电常数测试仪/工频介电常数测试仪/固体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试仪/液体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试仪/材料介质损耗和电容率测试仪/阻抗分析仪/GBT5594.4-2015陶瓷件介电常数测试仪/ASTM D150-11交流损耗特性和电容率测试仪/介电常数及介损测试仪电感组LKI-1:
分别有0.05μH、0.1μH、0.5μH、2.5μH、10μH、50μH、100μH、1mH、5mH、10mH十个电感组成。
三、配置:
主机 一台
电感 九支
夹具 一套
液体杯 一套
随机文件一套
QS37工频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定仪 高压电桥
测量项目 | 测量范围 | 测量误差 |
电容量Cx | 40pF--20000pF | ±0.5% Cx±2pF |
介质损耗tgδ | 0~1 | ±1.5%tgδx±1×10-4 |
在Cn=100pF R4=318.3(Ω)(即1K/π)时
测量项目 | 测量范围 | 测量误差 |
电容量Cx | 4pF--2000pF | ±0.5% Cx±2pF |
介质损耗tgδ | 0~0.1 | ±1.5%tgδx±1×10-4 |
辅桥的技术特性 QS37型高压电桥介电常数介质损耗测试仪
工作电压±12V,50Hz
输入阻抗>10-12 Ω
输出阻抗>0.6 Ω
放大倍数>0.99
不失真跟踪电压 0~12V(有效值)
指另装置的技术特性
工作电压±12V
在50Hz时电压灵敏度不低于1X10-6V/格, 电流灵敏度不低于2X10-9A/格
二次谐波 减不小于25db
三次谐波 减不小于50db
YG122型液体电极控温仪
YG122型液体电极控温仪是新一代的绝缘油测量电极的控温智能化装置,可与通用的圆柱型绝缘油电极配套使用。保证绝缘油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所需温度,并能恒定较长时间,以便通过高压电桥对绝缘油进行介质损耗因素(tgδ)、相对介电常数(er)进行精密测量。本产品温度显示采用内外温同时显示,加热控制采用两片单片机分别对内、外加热器进行加热控制。控制过程采用PID模糊逻辑控制,能*消除电网电压、环境温度变化等的影响,具有控温超调量小、控温速度快的优点。温度设置采用数字键盘输入方式,使设定误差真正达到零。输入输出都有光藕隔离。本产品还具有内部硬件线路自我诊断功能,保证工作的安全、可靠。
主要技术指标
测温范围 0~199.9℃
测温精度 ±1+0.1℃
控温范围 室温~199.9℃
控温稳定度 ±(1+0.1)℃
由室温加热至控温值:不大于60min
在控制温度恒定时间不大与15min
加热功率: < 1000W(包括内、外加热器)
RY1型绝缘油介损测量电极(油杯)
RY1型绝缘油介损测量电极(俗称:油杯)是用于对各种电缆油,变压器油,电容器油等液体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因数(tgδ),相对介电常数(εr)和直流电阻率(ρ)的精密测量。 RY1型绝缘油介损测量电极在原理和结构上参考了IEC标准,与在我国广泛应用的瑞士Tettex2930性能指标一样.
本产品是一种带有屏蔽保护极,极间距离为2mm圆柱形空气电容器.它能有效地压抑和消除杂散电容影响,提高测量精度.与我公司生产的YG122液体电极控温仪配合使用时还能十分方便地没量在规定温度(室温~180℃范围内)的介质损耗因数和介电常数。
主要技术指标
(1)两极空间距离 2mm
(2)空杯电容量 60±5pF
(3)zui大测量电压 工频2000V
(4)空杯tgδ ≤5*10-5
(5)液体容量 约40cm3
(6)电极材料 不锈钢
(7)体积 240mm(直径)*220mm(高)
(8)重量 约10kg
RY2型固体绝缘材料测试电极
RY2型固体绝缘材料测试电极制造成平板型带保护电极的三端式电容器,可以在加压、加温及抽真空条件下,配以高压电容电桥在工频电压下对各类固体绝缘材料(如聚苯乙烯,聚丙烯,电容纸、云母片等)的试品做介质损耗因数及相对介电常数测量。
电极设计为平板型带保护电极的三端式电容器,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角δ是由该绝缘材料作为介质的电容器上所施加的电压与流过该电容器的电流之间的相位差的余角。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因数是介质损耗角δ的正切值tgδ当绝缘材料制成片状试样置于电极中间施加一定的压力后,可视作由该绝缘材料作为介质的电容器,电容量和介质损耗因数的测量可在高压电容电桥上进行。绝缘材料的相对介电常数εr是电极间及其周围的空间全部充以绝缘材料时,电容器Cx与同样构型的真空电容器Co之比:εr=Cx/Co
本电极配以RY2-2测温控温仪和真空泵可在加温和充惰性气体下测量。
主要性能参数
高压电极直径与表面积 ¢98mm(75.43cm2)
测量电极直径与表面积 ¢70 mm(38.5 cm2)或¢50 mm(19.6 cm2)
电极材料 不锈钢1Cr13Ni9Ti
电极工作面 精面面磨
电极间距 不大于5 mm
电极加热功率 >2*500瓦
电极zui高温度 180℃
加热时间 30分钟
电极压力 0~1.0Mpa连续可调
zui大测量电压 2000V,50Hz
真空度 电极可抽真空至3*10-2 Mpa
尺寸重量 长×宽×高(mm)400×300×400 重量15kg